医院新闻
【院内动态】信息赋能 数字创新 我院信息系统迎全面升级
新时代医疗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赋能,离不开“互联网+”的体系支撑,这是全行业对于未来医疗发展方向的普遍共识。与此同时,国家一系列医疗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不断出台,对于综合医院在2020年要达到的数字化水平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也进一步将规范和推动医疗信息化落到实处。
我院作为一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一直以高标准进行自我要求,院领导更对院内信息化建设给予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全面参与到数字化革新中。在经过了一年多的筹备后,近日,我院在医院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带头推动及各科室的全力配合下,新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迎来全面升级,这也意味着我院的信息化进程迈入了全新阶段。
我院本次信息系统升级工作从2019年开始着手筹备,期间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
调研评估 按应用场景拟定升级方案
从去年11月起,信息化领导小组便致力于收集全院科室需求,了解各科室在实际日常工作信息化的痛点难点,搜集其对于新系统的要求。其中,还重点针对各科室设备硬件的不同要求进行了调研评估,例如,手术室麻醉系统环节较多,故而对设备要求高,在系统升级过程中需要进行重点规划。
夜以继日 为新系统运行打好数据基础
由于旧版系统已运行了八年有余,储存的历史数据年份久远、规模巨大且版本较低,服务器硬件亦出现老化,原有数据库已无法满足新的数据存储及处理要求。对此,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带领下,信息科提前部署、统一规划,在工程师的配合协同下,连夜赶工,经历了多个不眠之夜后,妥善完成了新数据库的建设维护,以及新老数据衔接迁移工作。
终端准备 电脑软硬件全面焕新
此前,全院350多台电脑中,就有130 多台使用的是XP系统,为了确保新版信息系统在各终端顺利运行,需要将全部XP系统的终端系统升级至WIN7,再将全部电脑更换为新的系统软件。而XP系统升级WIN7的过程中,平均一台电脑重装系统就要花费超过1个小时,再加上安装新版软件,剩余220余台电脑新版软件的更新,信息科整体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在终端筹备过程中,信息科全体人员展现出兢兢业业,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为此全体成员全力加班奋战,最终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全员终端的软硬件准备工作。
同时,信息科安排工程师对全院临床科室的医生、护士分三批进行了新系统操作使用培训,对检验科、财务等医辅科室分别进行了单独培训,为新系统上线做好准备。
逐步升级 系统分阶段成功切换
本次信息系统升级主要围绕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三大系统进行,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医保接口、住院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软件、医学影像系统、智能临床路径系统进行整改升级。在充分结合临床科室需要的基础上,拟新增门诊电子病历、医院感染综合监控系统、手术室信息管理系统等全新内容,替换原有的合理用药系统,并对现有系统进行全面优化升级,为我院信息化建设注入全新动能。
为了保持临床工作衔接的连续性,信息科采用了分阶段切换的方式:11月7日,在就诊需求较少的夜间率先切换了门诊系统,11月13日开始逐渐进行住院系统的切换,这一方案在确保新版系统成功升级的同时,也最大可能保障了各科室的正常工作及患者的就医效率。
在本次信息系统升级过程中,信息科各技术人员明确岗位分工,除了驻扎机房及各电脑终端完成软件切换外,还深入急诊、检验等科室协助处理系统升级后的实际使用问题,最大程度的保障医院的正常业务。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少不了医院各科室对信息科工作的大力支持与全力配合。
相比旧版管理系统,新系统在各方面均展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也更加符合三级医院信息化建设需求,例如患者信息管理更加规范、数据采集更丰富,增加了分时段预约挂号、门诊电子病历,门诊日志等功能,新版电子病历可达到综合医院4级电子病历评级需求。此外,还将新增手术室麻醉系统、院内控感系统、合理用药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全面满足全院各科室的需求,为医院晋级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信息系统升级,不仅仅是一次单纯的软件更新迭代,更在线上诊疗优化、智慧就医体验、患者全流程管理均实现了巨大的突破,全面提高了医院的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为我院的数字化建设提供了更强大的助力。通过在“服务患者、服务医疗、服务管理”三个维度的不断探索,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模式将进一步加快各业务系统的功能完善和集成,提高信息系统的效率、运行速率及数据的利用率。
同时,通过系统升级,规范全院就诊流程,让医院工作有据可依,有数可查,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高就诊效率,为来我院就诊的患者提供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
图/文:院信息室
编辑:院宣传组
编审:院宣传组
滇公网安备 53082802000011号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