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新技术】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完成首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及首例PICC
9月15日
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成功安装一例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手术仅需局部麻醉
在半小时内即完成
切口约2.5cm
术后几乎看不到疤痕
患者术前情况
55岁杨女士因罹患“胰腺恶性肿瘤”需要长期化疗,来到普外科救治。按照以前的治疗方案,患者每次化疗前需行深静脉置管术。杨女士的化疗方案是每周一次,意味着每周都要行深静脉置管。这种治疗方式不仅风险高、费用多、痛苦大,而且极大地增加了病人的心理负担。普外科上海援滇专家吴巨钢医师和罗成文主任、韩甫副主任及护理团队经过慎重讨论,排除一切困难,准备通过开展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及PICC,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规范化疗的流程。
手术优势
后续杨女士每次化疗只需在皮肤上扎一针,化疗结束后拔除针头,不留痕迹,方便美观,对正常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venous port,VPA),即植入式中央静脉导管系统(central venous port access system,CVPAS)是一种可植入式、皮下、长期留置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适合长期静脉输液、输注化疗药物、高渗液体的患者。
9月16日
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为一名“直肠癌”患者
置入了PICC
手术优势
PICC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也是化疗、营养支持的另一个重要静脉通道,具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费用低等优势,是目前肿瘤病人术后辅助化疗的首选静脉通道。这位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偏早,仅需完成6-8次常规化疗即可随访观察。
PICC全称为“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也是化疗、营养支持的另一个重要静脉通道,具有操作简单、学习曲线短、费用低等优势,是目前肿瘤病人术后辅助化疗的首选静脉通道。这位直肠癌患者肿瘤分期偏早,仅需完成6-8次常规化疗即可随访观察。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和
PICC
已是全国广泛开展的两种解决静脉通路的治疗方案,尤其在化疗中起到关键作用,能极大地减少反复深静脉穿刺导致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强患者战胜癌症的信心。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此两项技术的成功开展也填补了澜沧县的技术空白,为更好地救治肿瘤患者迈出了新的步伐。
200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17年-2018年美国罗格斯大学,访问学者;2019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8篇;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8篇。主持上海市局级课题两项。擅长胃肠道肿瘤、肝胆脾良恶性疾病的腹腔镜微创治疗;腹股沟疝及腹壁外科的微创治疗;各类腹壁缺损的外科修复重建;肥胖及糖尿病外科治疗。
199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思茅大专班,1992年参加工作。2012年毕业于昆明医科大学本科。现任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主任。一直从事外科工作。2014年取得外科副主任医师资格。1996年到普洱市人民医院进修普通外科1年。2003年到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进修半年。2021年到云南省肿瘤医院普通外科进修学习3月。熟悉普通外科疾病诊治。熟练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等。熟练开展乳腺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
云南省抗癌协会医学伦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2008年1月毕业于大理学院临床医疗专业,2010年9月到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至今。2014年3月至2014年9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普通外科进修学习。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普洱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学习。擅长甲状腺、乳腺、腹壁疝、消化道、肛门外科病种及相关病种恶性肿瘤诊断治疗。曾在国家级医疗期刊《医师在线》上发表《应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临床效果分析》1篇,在《中国医学人文》医学杂志上发表《对65列早期胃癌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1篇。
从事普外科工作12年,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进修学习,擅长于胃肠、肝胆胰外科,甲乳,良、恶性肿瘤疾病诊治及腹部微创外科腹外疝腹腔镜手术治疗。
来源: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普外科
主办:澜沧县第一人民医院
编辑:刀明星、陈世奎、李凡
责编:刘美琼
监制:杨 涛
滇公网安备 53082802000011号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